4月15日,廣西龍江河出現鎘污染事件,柳州市委、市政府發出了“打響柳江保衛戰”的號召。廣西緊急從多個地方抽調大批聚氯化鋁等凈水劑產品,
對污染河水實施稀釋、處理、攔截,聚氯化鋁需求量一時達到3000噸以上,局部地區出現斷貨現象。國內聚氯化鋁主要用于污水(包括工業、生活)、飲用水處理,特別是在處理重金屬污染方面,成本低、效果好,被人們公認的較常用的水處理產品,幾乎已成為人們對凈水劑的代名詞,在水處理產品中使用比例占70%以上,是治理江河污染的優選產品,截至2月1日,大量聚氯化鋁仍然陸續運往“災區”,按時、按量投放。聚氯化鋁市場也因此溫和上揚,區域差價有所加大。凈水劑生產基地的聚氯化鋁主流價格在1600元以上(28%含量,噸價,下同),有逐步回暖趨勢,柳州當地主流價格達2000元以上。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水污染事件再次在廣西柳州上演,凸顯聚氯化鋁等常規凈水劑在江河沿岸建立應急儲備的必要性。而應急儲備機制一旦啟動,市場潛在需求將大增說,將為凈水劑生產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隨著鋁礦石的減少,聚氯化鋁生產成本不斷增加。另外,由于各地環保標準的提高,對聚氯化鋁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因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程度不同,原來部分企業使用的滾筒干燥工藝將逐漸被噴霧干燥工藝所代替(周圍環境污染小、產品質量高),也使產品的制造成本進一步加大,成為支撐聚氯化鋁市場上揚的重要因素。
4月18日,參與處置廣西龍江鎘污染事故的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張曉健教授在新聞通氣會上說:“監測結果表明,目前拉浪水電站上游的污染源 已被切斷,龍江河段除鎘措施效果明顯。